第(1/3)页 书籍的好处在于,将黑暗情绪释放在书籍所编织的故事里,从而获得现实中的平衡。 那小栖自己呢,现实还是在这里,她该怎么平衡自己的学业和生活。 美国真的如出国前憧憬的那么美好吗? 然而,理想总是美好的,现实总是骨感的。 小心努力着,想怎么样能够改变这个学业的劣势。 但是,她的努力并没有带来根本性的改变,相反语言的劣势似乎更加凸显了。 这种所谓的公平更像一众阶层的平庸。 更像一种举目无亲。 刚开始的时候她甚至渴望能否遇上一个人说说话,哪怕是吵架。 但是她并没有遇到。 渐渐的她适应了,甚至开始了享受。 孤独是会适应的,似乎也会上瘾的。 某些时候更像一个自己的安全港湾。 小栖她自己也渐渐的习惯了孤独。 习惯了一个人学习。 只是成绩并不理想。 她似乎从大学开始就结束了那高中的辉煌生活。 或许是因为从大学开始,她并没有将成绩排列最重要的位置。 当然并不会有最好的结果回报她。 大学是繁华热闹的。 她也不能落得俗套。 那眼花缭乱的各种社团耗费了她太多的时间。 在国外她吸取经验教训,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社团活动上。 然而英语却是突破不了的瓶颈。 就像她似乎更像个外来户尤其是那些冷笑话,她大凡都听不懂,每个单词的字面意思她都懂。 但总是GET 不到那个原住民的点。 在这个时候曾为殖民地的印度人他们的优势就凸显了。 发音不见得是多好,但他们知道意思,也能GET到那个点。 中华文化独成一脉,气势磅礴,五千年的文明。 在国外她才真切的体会到她有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,热爱中国! 小栖很努力,但她仍然是没有拿到一个非常漂亮的一个基点。 不好、不坏、不差、不痛。 这就是她在国外的一个学习情况。 她肯定不是NO 1 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 春节来临了她是一个人过的。 她甚至连去唐人街的心情也没有。 他似乎都不喜欢去凑热闹了。 没有任何欲望去凑热闹。 这个期间她开始构思第一本。 但是,学业匆匆忙忙,她只写了一些散文,写了一些无病呻吟的诗词。 还有写了一些情感宣泄的小短篇。 至少她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会抑郁。 或许是这些。这些郁闷,这些痛苦,这些不公,这些人种的差别,她化作笔尖的涓涓溪流。 她想去改变什么不? 她根本就没有想着去改变什么。 她不过是宣泄了一下心中的苦闷而已。 生活还在继续。 那个假期那个第一个孤独的农历年。 在过年中,她还在上课,因为圣诞假期已过。 小栖走在纽约街道上,漂着雪,两边的人行色匆匆。 她来到一处电话亭边,他给父亲拨打了一个越洋电话。 今天是年三十。 父亲那边似乎也没有喜悦的感觉。 小栖只觉得诧异。 她似乎感觉到了电话那头似乎刚吵完架。 父亲的态度阴沉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