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31 形式大好-《吞明》
第(2/3)页
刘佩笑道:“我能猜得到!大概是担惊受怕吧?”
花树峰叹了口气说道:“没错。最近这半年多,我是吃不好睡不好,整日担惊受怕的!半夜还做噩梦!老是被梦见拖到法场去砍头。”
刘佩和方德刚听了哈哈大笑。结果被花树峰恶狠狠的瞪了一眼。意思是你们两个太过分了!刘佩拍着花树峰的手臂说道:“兄长不必忧心,今日我来就是给兄长吃定心丸的!”
听了这话,花树峰精神一振,低声说道:“贤弟,你莫非是不再想着造反了?这样多好,以后和愚兄一起做生意,我们快快活活的多好!”
这句话又引得两人一阵狂笑。刘佩说道:“且听我给兄长慢慢解释。”
花树峰立刻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。刘佩收敛了表情,认真的说道:“现在我的实力积蓄的已经差不多了。所以我准备明年动动手脚!不过兄长不必忧心,我不准备在大明境内做动作。我我还是那句话,大明气数未尽,估计至少还有十几年的时间。”
华树峰听到这话明显的松了一口气。刘佩心中暗笑,但却没有表露出来。他说道:“我的计划大致是分两个方向。一海一路。海上的方略就是扩张。两位兄长应该都知道,王朝末年多有天灾人祸,盗贼蜂起,流民遍地。为了安置这些流民,我只能向海外开拓。所以我准备明年夺取琉球群岛。到时候琉球群岛将会作为海军的主要基地,我们将在那里开垦土地,招收流民,积蓄实力。然后再拿下台湾岛。”
此时的台湾已经有了台湾这个名字。先秦时称台湾为“瀛洲”。后来秦灭汉兴,称台湾为“东瀛”。等到三国时又称台湾为“夷洲”。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“流求”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“琉球”。
至明朝初叶,称台湾为“东番”。那时商船横渡海峡时,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,因山势如罩鸡之笼,故又称“鸡笼”。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,称港口为“魍湾”,后来泛指台湾。
明朝中叶时,台湾又有了“大湾”、“大员”、“台员”之称。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“埋冤”。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,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,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,“其状其惨,故以‘埋冤’名之”——见清施鸿保《闽杂记》。以上四个名称与闽南土语“台湾”的读音相同,故称之。
等到了明朝万历年间,因台湾“地形如弯弓,浮海如平台”,遂称之为“台湾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方德刚皱眉问道:“这台湾是哪里?值得开发吗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