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六章,生命的过程-《从另一个世界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选择,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。

    没有选择,却是让人更加痛苦的事情。

    现在的唐柏就没有选择,他想达到‘致虚极、守静笃’状态,他就只能默诵《莲花经》的经文。

    他开始是排斥的。

    但又慢慢地接受。

    后来越专注起来。

    也许是唯一,所以才会专注。

    唐柏从来没有此次一样认真,专注。

    也许是因为专注,他发现自己的意识,在按着经文的顺序在移动。

    意识与经文形成了规律,形成了自然。

    经文没有以往的神奇,但根据经文的节奏,他的意识却慢慢地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这种静不是静止,而是像大道一般,周行不殆、转动如一,不受任何记忆的干扰。

    此时,他是清醒的,也是安静的。

    他发现真正的静,并不是静止,也不是处于一种对外界一无所知的静。

    真正的静是清醒的,是情绪的安宁,是内外一体的。

    这种静是由外界的动而产生的静。

    就像天!

    天之所以长久,是因为它是安静的,它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而产生的静。

    它看透了时间,看透了空间,看透了万事万物的变化而产生的静。

    它不会因所谓的恶而抛弃恶,它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善而去宏扬善。

    因为一切物质的生灭都归它所有,都在它的规律之中。

    人的意识也应该如此。

    人由天地所生,人的精神就应该像天道一般,是安静的,又是永恒的。

    而人的躯体,应该像一个小小的自然界域。

    人们将身体的五藏分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将人的经络分成阴阳,将无数穴位以天罡地煞相称。。。这说明,人的躯体本就是一个自然的界域。

    意识为天,躯体为地,既然如此,躯体的细胞组织都应该与意识存在关联的。

    唐柏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,他才发现:以意识感应心脏的细胸组织,以此为基点塑造形体,是一种狭隘的想法。

    从无形到有形,也并不是建房子,而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变化。

    他默默地念诵着经文,意念不受干扰的保持着极静的状态。

    此时的他,意念弥漫在紫色的与金色的粒子之间;他知道经文烙印的紫色粒子有十二亿九千六百万颗;他知道九窃金丹分解的金色粒子有八千一百万颗;而后,他又感应到这些粒子间,有气的存在,有无数物质细胞的存在。

    若是先前,发现气与其他物质细胞的存在,唐柏一定欣喜若狂。

    但他处于极静的状态时,对此,却是视如未见。

    他依旧默诵经文;他的意识依旧在紫、金两色间粒子游离;只不过随着意识移动速度,带着动了存在粒子间的气。

    开始时,气的流动非常绶慢,但慢慢地,流动的速度变快了,形成了一个圆圈,而这个圆圈,正如年少习武之时,真气流动的脉络极为相似,是以督脉为阳,以任脉为阴,形成阴阳周天的功法。

    更为重要的是:他在气流沉淀之处,发现了莲子。

    唐柏先前寻找过莲子,感知过莲子。

    但都没有发现莲子的踪迹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