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唐柏不置可否,人之愚昧,只因被迷的心智;心智不开,与禽兽无异。 他开口问道:“佛讲因果,若无意惹因,是否需承其后果?” 子德口宣佛号,缓缓说道:“因其有因,果必受果。” 唐伯闻言,点了点头,道了声多谢,出了广场,解了引绳,牵着毛驴沿主街行去。 四大高僧相互对望一眼,他们皆生感应,刚才那青年,身背宝剑,心有猛虎,目含杀机,又问因果,怕是因事而来。 四人匆匆结束法会,回转华兰寺而去。 傍晚,余辉落尽,圆月渐起,古老的青石板路响起了‘滴嗒滴嗒’的声音。 声音极有节奏,听得真了,似踢踏于心跳之上;夜色朦胧中,一匹小毛驴驼着一个俊美青年,慢悠悠地从远处走来;行得近了,方知此人正是唐柏。 路尽之处有数百台阶,笔直往上,仰望可见,庙宇寺门。 唐柏寻了棵小树,将毛驴栓于树下,又将天子赠与的七神潜龙剑挂于后背,不急不缓,沿台阶而上。 不一会儿,眼前尽显寺门庙堂,一眼瞧去,可见黄墙玉瓦,高门大院,门前牌匾写着‘华云寺’三个大字。 唐柏提起门环,敲了三下,隔了半响无人答应,于是又敲了三下。 而后院内传来脚步声,接着大门缓缓打开,木门后现出一个年青和尚;虽然光线朦胧,却依旧可见那和尚俊雅的外型。 年青和尚道了声佛号,开口道:“施主何来?” 唐柏道:“了结因果而来!” 年青和尚并不惊讶,道了声’请’,然后领路而行。 华云寺极大,穿过院子,便是金刚大殿,大殿立有金刚佛相,一个个横眉冷目,柱着降魔宝杵,好不威风。 殿中坐着七八人数,法会上的子禅、子士、子德、子能四人皆在其中,正放眼朝唐柏望来。 那领路年青和尚道:“各位祖师,来客带到,弟子告辞。” 子禅点了点头,待那弟子离去,子禅开口道:“不知这位施主,与本寺哪位师兄结有因果?” 唐柏看向子禅身边的子德,问道:“这位大师,当年青丘山脉大变,大师可曾去过?” 若说其他事情,子德或许已经忘记,但当年青丘大变,天地震动,一教四门的掌教失踪,如此大事,子德自然记得清楚,当年他正好在青龙域,自然去了青丘山脉,却不知当时怎么与眼前之人结下了因果? 唐柏道:“当年在下重伤,被世俗之中一位渔夫所救,养伤其间,这位大师曾与人斗法,其斗法余波,将这位渔夫的村庄抹去,连他夫人,亦死于此劫之下,在下曾有誓言,为其夫妇报仇,还请大师成全。” 众僧闻言,脸色一变,修士誓言,极易生出心魔,这便是不死不休之局。” 子禅道了声佛号,道:“万物皆有定数,一枯一荣,一生一死,皆在定数之中,那渔夫夫妇死于非命,此乃定数使然,施主誓言,太过随意了。” 唐柏闻言,哈哈大笑道:“我曾听人说过修劫,道天地有劫,行恶便是修劫,替天而行道;大师所言,倒是与那人说法有同曲异工之妙。”说完抽出身后宝剑,伸指一弹,只闻剑吟声响,唐柏道:“在下重申一遍,我来,只是完成誓言,了结因果。” 众僧人皆站起身来,无意间将唐柏团团围住。 子德站了出来,道:“施主,此事因贫僧而起,当自贫僧而断,请。” 子禅叫了声师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