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小五子这个孩子有前途!”这是村长的论断。 从此以后,志胜就能拿到两个工分了。 其实志胜也是靠着一口气撑着。 好歹他撑到了最后。 等到志胜回到家里,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。 外婆惊讶,他甚至认为志胜是担心家里的外债哄她高兴的。 她怎么能相信志胜12岁就能够挣到跟成人一样的工分。 直到村长来到家里,宣布了这个消息,外婆才相信这是真的。 志胜这个高工分,在村子里面一度传为佳话。 然而,过了半天,志胜才注意道,家里来了客人。 气氛似乎沉重起来。 有一个人并没有因为志胜的高工分而感到高兴,而是不断的叹气。 原来志胜他的班主任过来了。 那时候读书的人少,那个时候的班主任很负责任。 家里能有一个会读书的孩子,都会成为全村里的骄傲。 这班主任在家里呆了怕是有两个小时。 掰开了,揉碎了跟着外婆说着志胜这个孩子会读书,将来一定会有出息。 外婆也是很进退艰难。 村长特地来到家里宣布了志胜的工分。 说出去是头一遭,怕是没有谁能有这样的待遇。 这工分实在的很! 在村子里面,每个人的工分都是固定的,这一年一天天的工分下来,也是不少一笔收入,有个两年家里的债务怕是能还清了。 一天就可是两分钱! 如今,更何况他刚刚拿到两个工分,如果让他再去读书那这。 村里面来说,这不是在耍人家三哥吗?而且人家会怎么看呢? 志胜这么要强才争取到的一个工分,哪能这么容易,说不要就不要。 班主任于老师说:“工分的事情,我去跟村长说。” 外婆说:“即使去读书,不要这个工分,家里也实在拿不出来余钱了。家里人口多,下面还有弟弟妹妹。弟弟妹妹都还不能做事,能做事的也就看小五了。” 班主任迟疑。 “有没有不花钱的能读的书。”不知谁在人群里喊了一句。 循着声音看过去却是四伯。 “我去查查问一下县里的老师,或许他们见识宽,能知道。我依稀记得有的呢。” “真能不花钱还读书吗?”外婆疑问道。 “四娘,咱们是新社会了。跟过去不同的啦,国家政策好,有的学校不花钱,真的可以读书的,但具体的我说不好,我得回去查查问问县里的老师。” “如果真有不花钱的就能都读书,但是家里这个情况,就靠志胜了。” 于老师也看到了,志胜的母亲已经瘫痪在床有一年了,下不了地,做不了事。 四个哥哥也都成了家,自己也都一家子的事儿,年前就听说要分家,看这个情况,他们这个家怕也是过不了多久就该分家了。 若是分了家,志胜变成了老大。下面还有弟弟妹妹,他们该怎么? 这个家中志胜怕就是顶梁柱了。 这个两分的工分对于家里怕就是极为重要了。 过了两日,班主任于老师真的回来了。 这一次,他拿到了半袋子江米。 于老师放下江米,便坐到外婆床边道:“我打听到了。南京城里有个学校名字叫栖霞师范是收初中毕业生,学费免费。若是志胜上了初中,拿到初中毕业证。他便可以去考这个学校,这个学校不收学费。若是成绩好,每年还能拿到奖学金,奖学金足够他一人吃喝的。” “真有这么好的学校?” “确实是真的,四娘你不相信我?” “可是,这上个初中还得两三年。这两三年的钱又怎么办呢?” “没关系的四娘。只要志胜的成绩好,能够达到要求,是可以让他提前毕业。先交上这一学期的钱。” 入殓师灵异录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