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孩子总归是孩子,看到60的时候终于满心欢喜的离开了。 志胜如愿以偿读了五年级。 多年之后,他知道这是老师对他的宽容,怜爱与放水。 或许数学的优越是让老师认为他是个能读书的好苗苗、 志胜家境不好,孩子又多。 全家能够凑足他读书的5万块钱,家里早已穷的叮当响,没有一丝一毫的余钱了,还欠了外债。 白天读书,少了做活的人。 白天去学校读书,晚上在家里自是少不了要干活干到半夜。 有了这个难得的读书环境,志胜还是满心的感激。 感谢解放军,感谢新中国。 这改变了他这一生的命运。 “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”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。 可并不完全正确,书中有的可只是这些? 改变命运,跨越阶层,这才是最为本质的。 而不是只弱化为这些物质的稀罕物件儿。 对于自身,在书中他获得当然不是黄金屋。而是一份改变的生活的命运。 五年级短暂的很,只有一个学期,很快只剩就毕业了。 考上初中,对于志胜并没有太多困难。 只是毕业之后,按部就班上了初中,那更是又要交学费。 只一个问题,那就是“钱!” 如今不是五毛钱了,而是一年学费一块钱。 外婆,还有志胜兄弟五人,整整一夜琢磨、商量。 天都快亮了,留个人为这一块钱愣是没有想出办法。 家里的外债也到了必须还的时候了。 这个时候六弟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了。 家人商量着志胜聪慧,要不就让他读书算了。 六弟还年小,再等几年也不迟。 志胜是经历过自己年纪大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读五年级的可能。 他不愿意自己的弟弟错失了最初,走上跟自己一样的路。 若是能够按照年岁能够按时读书,这怕是最好的了。 只听志胜说道:“弟弟年纪小,他也干不动什么农活,他在家里劳动也没有什么用。我呢总算是能拿到一半成人壮劳力的工分,跟一个成人女性的工分一样。” 这话一出,众人都傻了眼。 这是实情容不得辩驳。 六弟还只是个孩子,他躺在竹床里倒是睡的香甜。 不止这些,志胜心里打算琢磨着怎么能拿到更多的工分。 每天若是能多拿上1分的工分,这一年下来可是不少呢。 从实际来讲,志胜每天的劳动力比村里在一般的状劳力不差多少,若是比他比不过的怕只有阿三了。 那个时候志胜已经能在村里替代状劳力。 他干的活,快赶上一个大人。 但是村里那最最牛的阿三公分却最多。 一天下来是两分钱。 而志胜是1分钱。 这一块钱的学费更是巨款,是多么大的一笔。 除了假期,平常还要上学,没有时间干活,另外还有六弟也该读书了,志胜似乎只有放弃了。 家里的日子也是艰难,家里已经快一年没有见过白米了。 家里还签了外债,粮食都用来还了外债。 整整一年都是再用山芋干,来过生活了。 江南潮湿,这山芋干都发霉了,新粮食还没有下来。 真正的青黄不接。 他如果还要用钱,那必须是雪上加霜了。 眼看着开学了,志胜没有去上学。 他还在村里的劳动。 第(1/3)页